2020 官网升级中!现在您访问官网的浏览器设备分辨率宽度低于1280px
请使用高分辨率宽度访问。

案例发布|无耕地村走出发展新路径 温泉度假旅居传美名——红河州弥勒市弥阳街道大梅花村度假旅居案例

发布时间:2025-02-25 07:23:32浏览次数:

  

案例发布|无耕地村走出发展新路径 温泉度假旅居传美名——红河州弥勒市弥阳街道大梅花村度假旅居案例

  近年来,大梅花村以打造文旅康养示范社区为发展方向,充分发挥邻近4A级景区区位优势、地热水资源优势★★,围绕温泉这条主线★★,发展集旅游★、度假★★★、康养★、饮食★、文化、生态为一体的特色乡村产业,建设以温泉度假旅居为主业的★★“乡村印象体验精品村”★★。2023年以来旅居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。

  (三)加快服务质量提升。以村集体公司为依托★,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加强游客服务中心★★、停车场、公共厕所、旅游标识牌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;开展导游培训★、餐饮服务培训、客房服务培训等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★,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★;以村集体公司为依托,建设布草洗涤中心,统一规范片区内民宿酒店布草清洗,为游客提供更加卫生、安全、舒适的旅居服务★。

  (一)做“美”乡村打基础。以温泉主题街区打造为基础★,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、居民小组美化亮化工程上持续发力,做好街区、景观河★★★、民居外立面改造★★、文艺巷道★★、休闲文化长廊等改造提升,优化乡村旅游景观。采取党支部+网格员+群众积极参与形式★,网格化常态开展“社区卫生清洁日★★★”,加强人居环境提升改造,进一步营造环境优美、卫生整洁★、生活舒畅乡村新面貌。

  (一)强化市场主体培育★。引进一批投资能力强、有流量的知名旅游和管理服务企业,吸引品牌酒店★★★、特色民宿、旅行社等专业旅游企业落户★。2022年起,大梅花村先后招引5家实力投资商租赁本地村民房屋进行高档次旅居民宿改造建设,引进优质专业服务队伍,提高旅居民宿服务接待能力,通过标准化、品质化运营★★★,客房长期爆满、供不应求★★★。带动自主经营村民主动转变观念,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★,突出特色和质量★★,培育一批★★★“小而精、小而特、小而优、小而新”文旅康养小微经营户。目前全村发展民宿122户、房间2800个、床位5760个,淡季时每天约有1千余名旅居客,旺季时每天约有5千余名旅居客,日均接待旅居游客3680人★,有稳定客群★★。2023年居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★★。2024年7月—8月★★,在大梅花村旅居人数达3.8万多人。

  (三)做★★★“实★★★”治理促发展。拓展党建引领“警社融合”覆盖面,通过交叉任职方式,整合民警★、小组干部力量,聘用法治“副村长”,用好“五级网格化”治理经验,提升村庄法治水平。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★★★,以文旅康养示范社区为目标,不断完善居规民约★★,开展乡风文明大比拼★★★、美丽庭院评比等活动,突出发挥居民群众在基层治理的主体作用★★★。

  (四)加强品牌形象塑造。加强村内建筑风貌规划和管控★,实施温泉主题街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、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,累计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★,开展河道治理★★★、道路提升改造★★、景观绿化、沿街面外立面提升改造、强弱电管网、给排水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★,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★,发展旅居产业基础更好★★★、群众信心更足;充分利用村内零星空地和空间增绿补绿,以“美丽庭院★★★”“美丽民宿”建设评比为牵引,激励群众和经营主体严格落实好门前五包责任和门前绿化美化工作;充分利用群众对原住房翻旧建新契机,盘活村集体闲置用地,引导村民异地建设新居,腾退空间用于村内道路、口袋公园和文旅公共设施建设,改善村内房屋密集杂乱现状,打造具有梅花特色高辨识度人文★★★、自然景观;突出“人文梅花 古韵温泉 康养净地”主题,制定统一品牌标识和宣传口号,加强宣传推介,提升大梅花村旅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  大梅花村位于弥勒市西区城郊,距弥阳街道办事处3公里,属弥阳街道梅花温泉社区所辖居民小组。海拔1430米,年平均气温17★.9℃,负氧离子平均浓度2500—3000个/立方厘米,空气优良率99%以上,年降水量1076★★★.9毫米。为推进弥勒城市发展建设,耕地已被全部征用★★★,有农户296户1150人,村民收入以二、三产业收入为主★★★。村庄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泉生态园、省级旅游度假区湖泉水乡旅游度假区仅一河之隔,地热资源丰富,交通便利。大梅花村温泉度假旅居业态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温泉一条龙旅居产品(住宿★★★、包三餐、泡温泉)★,是弥勒开发最早的温泉,因水质晶莹如玉,古称碧玉温泉★,后因地处梅花寨,又得名梅花温泉。

  (二)丰富旅游产品供给★★★。优化现有温泉民宿和餐饮业态,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,鼓励经营主体打造特色鲜明民宿产品★★,引入新业态★,拓展“温泉+”系列产品。抓好主题街区运营,开设特色酒吧,提供各种本地特色饮品和音乐表演★★★;打造梅花夜市,汇聚各类小吃和手工艺文创商品,营造不夜城氛围★★;引入丰富多彩民俗活动,开展传统节日庆典、民间艺术表演等,增强游客体验感★;开发适应游客体质和实际需求的康养产品,提供中药泡浴、艾灸敷贴、按摩、拔罐等;针对高血压★★、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,制定饮食、运动、温泉疗法等个性化调理计划★,推动片区业态从单一“吃、住★、游”向★“吃住行、游购娱、医康养★★、体学智★”全要素复合型文旅康养转变★★★。

  (二)做“活”资源暖经济★★★。立足地热水资源★★★,通过党建引领示范带动,延长“温泉”+康养休闲产业链条,进一步盘活地热水资源,做活温泉“暖”经济。发挥地理位置优势,发展温泉康养主题旅游,依托村集体公司规范管理★★,拓展集体经济发展项目,整合小组集体用地、商铺等资源,进一步规范辖区内160家民宿、商户规范提升经营管理水平★★,培育新业态★★★,打造特色商业街区。

  旅居是乡村振兴的大事★★、新型城镇化的大事、文旅产业的大事,是云南旅游的升级版、乡村旅游的新空间★★、乡村建设的新方向、文化传播的新通道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方式。当前,云南正以做优做强乡村旅居、城镇旅居、度假旅居★★、医养旅居、养老旅居★★★、文艺旅居★★★、体育旅居★★、边境幸福旅居等★★★“八大”旅居业态,打响旅居云南品牌★★★,打造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★★★。为在全省范围内总结优选一批立得住★★★、叫得响、能复制★、可持续的旅居典型案例,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★,会同各州市、省直各有关部门★,首批遴选了8种业态、50个典型案例,编写了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——旅居云南·首批典型案例汇编》★,供全省各地发展旅居业参阅借鉴。

 

 

上一篇: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下一篇:青浦区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基地又添两名新成员
分享到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