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官网升级中!现在您访问官网的浏览器设备分辨率宽度低于1280px
请使用高分辨率宽度访问。
安排部署到位★。召开全区安全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推进会议,传达学习胡昌升在巡林检查森林防灭火工作时讲话精神★★★,会议深入分析研判林草防火工作形势★★,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进行了全面、细致的安排部署为后续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。
近年来★★★,我市积极探索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良好机制,针对★“火源管控力度不够、人民防线筑得不牢”两个普遍性突出问题,采取多项有力措施,构筑起护航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安全屏障★。
全民参与筑防线,唱响防火“合奏曲”。创新“四个一”宣传机制。一场社区座谈会,组织返乡人员集中观看火灾警示教育片★★★;一份防火倡议书,通过县电视台循环播放两个月;一支★★“红袖标”宣传队,发动社区志愿者开展★“敲门行动★★”;一套积分奖励制度★,将防火知识纳入文明家庭评选。春节、元宵节期间共劝阻祭祀用火58起,群众自发举报隐患5处,真正实现了群防群治。(包天时)
探索数字赋能实现★★★“智慧防”★★。漳县积极探索利用数字赋能森林防火工作。推广应用森林“防火码”★★★,扫码识别后方可进入林区,实现人员跟踪管理。全县651套应急广播在设定时间统一播放防灭火宣传和禁火令等音频,及时提醒防范火灾★。在重点林区,设置38套“火情安”烟火识别监控,完成370M无线通讯网络搭建,并常态化开展无人机巡林★★★,实现森林火情实时监测,为全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。
党建引领强担当,织密防火★★“责任网”。构建“党委统筹+支部包片+党员驻点”三级联动机制。责任体系立体化★。成立由县委常委挂帅的临时党支部★★★,将二郎山、岷山、东山3个重点区域划分为18个责任网格,每个卡点设置党员先锋岗,佩戴党员徽章亮身份。力量整合科学化。抽调县林草局★★★、县公安局、岷阳镇79名干部★★,组成8个路口封堵劝导组和3个巡山值班组进行劝导。考核督导动态化。建立“半小时一报告、一小时一巡查”制度,通过无人机巡航和地面督导相结合,确保人员在岗、措施到位★★★。
靠前安排部署,压实工作责任。田家河乡党委★★★、政府始终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,严格遵循★“党政同责★★、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★★★、失职追责”原则★★,定期逐级召开工作会议★,及时传达并落实上级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。乡政府与辖区8个村签订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书,依据《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八机制三清单一包保一承诺工作措施》,与各级责任人签订《森林草原防灭火包保责任人承诺书》,与林区边缘坟头主签订森林草原防火责任书,明确防火责任,实现分级分类精准防控,确保封住山、看住人、守住界,切实筑牢责任“隔离带”★★,全力构建“一级抓一级★、层层抓落实”的责任机制。
应急准备到位。常态化开展防火应急演练,确保队伍随时保持备战状态,一旦发现火情就能迅速集结、响应,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,做到★★★“打早、打小、打了”。依托全区51个视频点位★★★,建立灭火队伍快速出动的应急响应机制,以火情发生点为中心,迅速调集周边乡镇和林场灭火力量★★,确保火情能够第一时间锁定并处理★★。
刚柔并济优服务,架起干群★“连心桥”。在二郎山、岷山★、东山上山路口卡口创新“三换三劝★★”工作模式。以年画换纸烛★。发放防火宣传年画500多份,置换香烛纸钱100多份★★。以祝福换理解。干部自编防火顺口溜★,手持“平安是福★★”祝福牌★★,用乡音俚语劝导群众文明祭祀、鲜花祭祀。以服务换支持。建成临时祭祀集中焚烧点8处★,为群众提供祭祀服务,让传统习俗以更安全的方式延续。
为进一步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,切实增强群众防火意识,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林草资源安全,2024年以来,渭源县田家河乡提前谋划,念好“紧箍咒”、筑牢“防火墙★”,通过采取齐行动★★、堵源头★★、造氛围★★★、下硬茬等措施,全力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落地见效。
筑牢全民防火意识,开展“宣传防”★★★。漳县注重警示教育,通过“因材施教★★★”“分类警示”★,拓宽警示教育渠道。拍摄21条融入本地风土人情、新旧思想碰撞等重要内容的警示宣传片,组织播放森林火灾案例警示教育片67次★★,向全县移动电话用户发送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手机短信10多万条,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森林草原防火公益广告20多条。(癿丽君)
防火责任到位。压实“区★★、乡、村、护林员”四级网络管理体系,全面落实“一长一员一主”(村级林长,护林员★★,坟主)责任。目前,全区共有乡村两级林长1181名,护林员2678名★,同时与林区、林缘区9832户坟主均签订了防火安全责任书,切实守好山头★★★、地头★★★、坟头、村口、沟口★★、路口★★★、卡口★,坚决杜绝森林火灾发生。
严格火源管控抓好“源头防”★。在火源管控方面★,漳县开展排查整治专项行动,对国有林场、旅游景区等重要部位进行重点排查,严厉查处野外违规用火行为★★,目前,已重点排查17个易燃区域,整改57个隐患★★★。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宣传★★★,利用应急广播宣讲森林防火等应急知识27批次★★,发放宣传品近2万件,发送短(微)信8万余条,切实增强群众森林防火意识。
“实战练兵”提升扑救能力。我市将“防”与“救”结合★★,完善市、县★★★、乡、村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体系。重点火险县组建了4支50人以上的专业森林消防队,配备68辆防火车辆及3212件(套)器材。各乡镇和防火重点单位组建了1680支30人以上的群众扑火队伍,建成168个30平方米以上的防火物资储备库★,储备物资4.56万件(套)。市县乡村和林草经营单位分级分类常态化开展实战演习,大幅提升“打早、打小、打了”能力★。
“七联共防★★”织密防护网络。为加强防火工作★★★,我市以23个国有林场为中心,与相邻林场、周边乡镇及村社签订联防联控协议★★,按照“七联★”要求开展工作:明确1片联防区域、共享1份联防人员名单,每年1次联合演练★★,每月1次联动宣传,每周联合通报1次火情信息,高火险期每周1次联合巡查,每天开展1次通讯联络。同时,市县区应急、林草、公安及乡镇综合执法所针对违规用火行为★,持续开展联合巡逻和执法★★★,从源头上管控火源,切实做到密切配合、协同作战。
“广大村民朋友们★★,当前正是冬春季防火期★★,请务必做到不携带火种进山★★,不在林区吸烟、野炊、烧纸钱……”近日,渭源县五竹林场的护林员们像往常一样带着铁锹★、水基灭火器穿梭在山林和田间地头★★,一边宣传森林防火知识,一边巡查野外违规用火情况★★★。
走进五竹林场辖区,“森林防火 人人有责”★“入山请勿带火种 护林防火记心间★★”等宣传横幅随处可见★★。五竹林场场长赵惠斌介绍★★★,为强化防火管理,林场坚持区域定格、网格定人★,精心织密★“防护网”,严格落实“一长四员”措施。全村被划分为6个防火小网格★★★,由林场场长担任网格长,各管护站站长和包片人员分别包干1个小网格。各网格常态化开展巡山护林、火险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,真正做到“职责明确化、管理规范化★、处置有力化”★★★。同时,林场充分调动多方力量★★★,开展全方位宣传★。在入山进林主要路口设置固定检查点,安排人员排班值守★★★,督促进山人员一律扫防火码,有效杜绝火源进山。
近期★,群众祭祀烧纸★★,燃放烟花爆竹等野外用火行为普遍,极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★★。对此★★★,岷县林草原局多措并举★★、主动出击,通过“劝导+服务+创新”的组合拳★★★,实现了重点防火期城区面山零火情、零事故。
夯实基础保障打造“标准防★★★”★。全县共布设21处集中祭祀点,配备600余个消防水桶,设立31处微型消防站,拥有20余辆森林消防车、100台高压水泵★★★,以及风力灭火机★、油锯等300余台(套)其他灭火设备,成功打造“1公里水源供给圈★”★★。此外★,漳县还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★,加强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,时刻保持★“箭在弦上,引弓待发★★”备战状态,一旦发生火情迅速出击,实现“打早、打小、打了★★”。同时,建立林火灾情信息上报制度★,确保信息及时规范上报★★。
加大惩处力度★,提高警示成效★。乡应急委联合田家河派出所、综合执法队不定期开展野外用火巡查检查,紧盯辖区农事活动★,严禁村民野外用火。对个别不配合的村民及时上报并进行严厉批评教育,对森林草原火灾肇事者予以严厉打击处罚★,做到发现一处★★★、处置一处,达到处理一个、警示一片、教育一方的效果。此外,各村结合实际将森林草原防火、保护森林资源纳入村规民约管理,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森林草原防灭火意识,坚决杜绝火灾发生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近年来★★,五竹林场牢记“防火责任重于泰山★★”,将“防”的工作贯穿工作始终,从“人防★★★”★“技防”“物防★”等多维度发力,全力打通基层森林草原防灭火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守护森林草原资源筑牢了坚实屏障。
数字赋能提效能★,打造防控“智慧眼★★★”★★。科技手段同步发力,形成“地面+空中”的全域监控网络。无人机巡视全覆盖★。2架无人机在重点区域开展空中巡查★★,发现并处置热源点2处★★。智能卡口全天候W66最给力的老牌W66最给力的老牌。在主要入口安装防火码2.0系统,对进入林区的群众全部进行登记管理★。应急响应全链条。建立“5分钟响应圈★★★”★★★,前置灭火器材50套,30名消防队员全员备战★★★,确保突发火情“打早打小打了”★★★。
在森林高风险期和游客集中时段★★,除加大人工巡护力度外,还会启用无人机巡查和监控视频调度,如有险情可做到早发现、早处置★。走进林场应急物资储藏室,高扬程水泵★、油锯、风力灭火机★★、割灌机★、二号工具、水基灭火器、灭火铁锹等专业灭火器材一应俱全,还配备了2辆消防车和2辆消防摩托,并安排专人进行设备养护★★,确保这些物资和设备随时★★★“拿得出、用得上”★★。
随着防火期的到来,安定区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“八机制三清单一包保一承诺★”工作措施,以底线思维为指引★,压实工作责任★★,细化工作举措★,不断提升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★★,织密织牢防火★★“安全网”。
近年来,我市通过这一系列举措,有效提升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水平,为当地的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★★。( 胡建国)
聚焦责任落实开展★★★“人工防”。建立县、乡(镇)、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★,明确各级总林长和林长工作职责以及责任区域。目前,共设置各级林长601名,其中★★“县级林长”17名★★★,乡(镇)级林长179名,村级林长405名★。通过明确从管理层到一线岗位每个人的防火职责,形成严密的防火责任网格。同时,结合森防队伍建设★,按照“一员多用★★,多员合一”原则,漳县建成1支50人的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伍,以及5支共1748人半专业队伍。
重视舆论引导,宣传动员到位。田家河乡高度重视舆论引导,常态化组织各级林长、护林员★、草管员、网格员深入基础一线,通过进村入户,召开群众会议、悬挂宣传横幅、散发宣传单、流动宣传车、应急广播、红火田家河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,积极宣传《森林草原防火条例》、森林防火应知应会知识★、森林火灾典型案例以及用火、防火、扑火和安全避险知识,营造出森林草原防灭火“人人有责、人人参与”的良好氛围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、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★★。下一步★★,田家河乡将始终把森林草原防灭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,从讲政治、顾大局、保民生的全局出发,忠诚担责于身、实干履责于行,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举措★,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,全力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★★。(郭亚玲)
★“靶向诊治”筑牢防火屏障★★。我市紧盯宣传教育和隐患整治的薄弱环节,采取包抓督导★★★、蹲点帮扶等方式,守好“三头五口”(山头、地头、坟头,村口、沟口、路口★★★、卡口、入口),定向发力精准整治326条问题隐患。各级主流媒体积极开展防火宣传和警示教育★★,市电视台和《定西日报》开设“应急时刻”★“安全天地”专栏★★★,在林草防火区域全方位张贴★★“八严禁★”“十不准”等宣传标语,基层网格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开展防火宣讲★,营造了群防群控森林火灾的良好氛围★。
宣传教育到位。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社★★、林区、学校,通过发放宣传资料、车载喇叭★★、手持喊话器、乡村“大喇叭”、无人机搭载喊话器等方式★★,全方位开展防火宣传★★。在城乡和城区面山全天候流动播放“两命令一措施”★。通过公众号、微信群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全面宣传。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.5万份、制作悬挂防火条幅旗帜300余条、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布信息30余次、发送防火提示短信3★.2万条★。(李晓愉 闫华)
念好“紧箍咒” 筑牢“防火墙★★★”——田家河乡多措并举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
入春以来★★,天气干燥寒冷,林下堆积物增多,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增高,漳县森防指采取★“五防举措”★,全力织密织牢森林防火网★★,守护森林草原资源安全。
★★“三单五包”扣紧责任链条。我市全面推行责任★★、任务、督查★★★“三张清单★”以及“市包县、县包乡★★★、乡包村、村包社、社包户”的五级包保承诺制度,全市7113名林长层层划定包保责任区★★,并逐人签订包保承诺书;7982名护林员落实包山头、包地块、包人头的工作任务。通过绘制★★“林草火灾风险四色管控图”,将责任人员、区域及防控措施直观呈现。各级责任人严格履行日常巡查、隐患排查、防火宣传、火情报告和早期处置等职责★,将防灭火责任压实到最小单元★★。
“刚刚接到护林员报告,我场某林地发生森林火情★★,火势较大,请求派人支援……”一场小型森林防火演练正在紧张进行。现场队员们迅速行动,分工明确,熟练运用油锯、二号工具等快速、安全★★、科学地完成了防灭火演练任务,并有序做好安全撤离★★、余火清理、现场留守等后续工作。五竹林场组建了一支由护林员、党员、志愿者等组成的应急队伍,与周边相邻村结成应急处突联盟,建立起一地预警★★★、多方支援的联动机制。如有火情★,联合应急队伍可在15分钟内集结,跨村、跨区域支援,真正实现了★★“打早★★★、打小★、打了”,将火灾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。(汪文宽)
严格值班值守,做好应急准备★★。各村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★★★,加强火情监测预警,及时发布森林火险等级信息,按照★★★“有火必报、扑报同步、归口上报★★★”要求,严格落实核查反馈信息报告制度。充实扑救力量,组建1支乡级、8支村级应急扑火队★★,明确护林防灭火职责★★,定人定岗定责,做好护林物资储备保障,时刻保持应急状态★。
督导检查到位。在森林草原防火期,安定区政府督查室、区应急局★★★、区林草局组建督查组,通过明察暗访、突击检查等形式,对重点乡镇、城区面山防火单位展开督查。同时,现有区乡两级应急队伍26支780余人每天对林区重要部位★★、重点区域进行巡查管护,一旦发现火灾隐患,立即督促整改。
物资储备到位。购置风水灭火机250台★★、二号工具250把★、三号工具250把,灭火弹500枚★★★、高倍望远镜5台★★★、小型发电机7台★、高压细水雾灭火水枪20套、消防接力水泵20套、移动水池32套★★、医疗急救箱200套、防烟面罩和防风眼镜各200套★,无人机2台,各林场★★★、各乡镇及城区面山责任单位均储备了防灭火物资,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及安全扑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★★★。
★★★“立体监测”精准管控火源。我市充分利用★★★“技防+人防★★★”多种手段★★,建成森林草原风险监测指挥平台★,配置456个视频监控、24个热成像监测预警摄像头、135套智能监控预警系统、55架巡林无人机及塔架瞭望等设施,对林区的人★★★、车及火源进行全程监控。在重点时段★,通过会商研判精准发布高火险预警预报信息,确保火灾早发现★★、早报告★、早处置★。